欢迎来到安全食品网!

新版健康素养66条(41~44),一起来学习吧!

时间:2024-12-17 来源: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为了适应和满足当前公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2024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修订并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简称“健康素养66条”)。一起来学习新版“健康素养66条”,提升健康知识和技能,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第41条:保护口腔健康,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口腔疾病和很多全身性疾病息息相关,保护口腔健康,减少口腔相关疾病的发生。

  每天早晚用含氟牙膏刷牙,推荐成年人使用水平颤动拂刷法刷牙,儿童可以使用圆弧法刷牙。如佩戴活动假牙,应在每次饭后取出刷洗干净。餐后、吃零食后、喝饮料后要及时漱口,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提倡使用牙线清洁牙间隙。

  建议成年人每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牙齿缺失3个月后,及时进行义齿修复。

  口腔清洁从孩子出生开始做起。家长应及时带适龄儿童到医疗机构做窝沟封闭。学龄前儿童每6个月接受一次口腔健康检查,发现口腔问题及时治疗。

  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刷牙杯,牙刷要保持清洁,一般每3个月更换一次,出现刷毛卷曲应立即更换。

  第42条:科学就医,及时就诊,遵医嘱治疗,理性对待诊疗结果。

  科学就医是指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选择适宜、适当的医疗卫生服务,有效防治疾病、维护健康。

  生病后要及时就诊,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既可以减少疾病危害,还可以节约看病的花费。生病后要选择有“医疗机构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就医。遵从分级诊疗,避免盲目去大医院就诊。就医时携带有效身份证件、既往病历及各项检查资料,如实向医生陈述病情、是否有药物过敏史以及正在服用的药物等,配合医生治疗,遵从医嘱按时按量按疗程用药。按照医生的要求调配饮食、确定活动量、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

  不要有病乱求医,不要使用几个方案同时治疗,不要轻信偏方,不要凭一知半解、道听途说自行买药治疗,更不要相信封建迷信。

  医学所能解决的健康问题是有限的,公众应当正确理解医学的局限性,理性对待诊疗结果,不要盲目地把疾病引发的不良后果和药品自身存在的不良反应简单归咎于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如果对诊疗结果有异议,或者认为医护人员有过失,应通过正当渠道或法律手段解决,不得采取扰乱医疗秩序或伤害医护人员的违法行为。

  第43条:合理用药,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遵医嘱使用抗微生物药物。

  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必须注射或输液时,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任何药物都可能产生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如有不适要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购买药品要到合法的医疗机构和药店,处方药是指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方可购买、调配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是指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布的,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分为甲类非处方药和乙类非处方药,分别标有红色或绿色的“OTC”标识,红底白字者为甲类,绿底白字者为乙类。甲类非处方药可在社会药店和医疗机构药房购买,但须在药师指导下使用;乙类非处方药既可以在社会药店和医疗机构药房购买,也可以在经过批准的普通零售商业企业购买。乙类非处方药安全性更高,无需医师或药师的指导即可购买和使用。

  抗微生物药物即抗感染药物,包括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抗滴虫、原虫药物,抗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药物,抗寄生虫药物等。只有明确或高度怀疑是细菌感染时才使用抗菌药物。一般针对细菌感染的抗菌药物对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无效。为有效进行治疗,避免药物滥用和耐药的发生,减少不良反应,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物。

  第44条:遵医嘱使用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等易成瘾性药物,预防药物依赖。

  成瘾性药物是指不合理使用或滥用后会产生药物依赖的药品或物质,一般包括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可用于镇痛、镇静、抗抑郁、抗焦虑、治疗失眠等。常见的成瘾性药物主要有阿片(吗啡)类镇痛和镇静催眠类药物。大量使用含麻醉、精神药品成分的复方制剂(如含有可待因、福尔可定等成分的止咳药)也可导致成瘾性。

  遵医嘱使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药等成瘾性药物,可以治疗或缓解病痛。不合理地长期、大量使用可导致药物依赖。药物依赖会损害健康,严重时会改变人的心境、情绪、意识和行为,引起人格改变和各种精神障碍,甚至出现急性中毒乃至死亡。因此,任何人都不要擅自使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药等成瘾性药物。

  出现药物依赖症状后,应去综合医院精神科或精神专科医院接受治疗。

  (来源:中国疾控中心)


原文链接:https://wjw.fujian.gov.cn/ztzl/jkjy/jkzgxd/202412/t20241204_6587947.htm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隔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安全食品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生物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安全食品网 aq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