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全食品网!

2024年包头卫生健康十五件大事

时间:2025-01-03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作者:佚名

  2024年按照包头市委全面打造医疗高地的要求,包头市卫生健康委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凝心聚力,统筹发力,以强有力的制度举措和“有解思维”推动医疗高地建设开题破局,打通影响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难点堵点和关键点,全力以赴推动医疗高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开创沪蒙医疗合作新篇章。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与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签署全面深化卫生健康领域合作交流框架协议,“沪蒙”合作正式落地包头市。包头市6家三级公立医院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6家医院“一对一”签订医疗协作协议,建立医、教、研、管等多层次交流合作机制,全面推进上海先进诊疗技术平移到包头。来自上海16家三甲医院的数十位专家在包头市开展大型巡回义诊,累计接诊患者620人次,为包头百姓提供健康服务。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与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签署全面深化卫生健康领域合作交流框架协议 

  

  京蒙协作持续深化。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等28家知名医院在胸外、肿瘤、心血管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包头市中心医院、包医二附院、包钢医院等7家医院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康复科、肌骨超声科、呼吸内科等7个科室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全市各医疗机构引进北京知名医院103位专家定期来包坐诊,开展远程会诊1020余次,完成疑难复杂手术810例,1.52万名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国内一流的诊疗服务。包医二附院与北京宣武医院合作成立胸外科包头诊疗中心,完成119例高难度手术,其中四级手术占比超过90%。包头市中心医院脑科中心外科组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中心主任技术指导下完成200余台手术。让北京优势医疗资源在包头触手可及,助力实现“大病不出市”的目标。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医疗专家团队赴包头开展合作交流活动 

  

  医疗资源布局持续优化。积极推进自治区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建设,创新推进包头市中心医院和包头市第八医院全面整合,打破学科壁垒,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整合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等关键学科打造全区最大的神经系统疾病诊疗中心。2024年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系统疾病科成功入选自治区首批专科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以此为引领,推动一批学科群建设,先后成立消化病中心、器官移植中心、心脏中心,着力打造自治区领先、国家领先重点专科。

  

  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专家为患者进行手术

  

  全面推进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建设。包头市中心医院与包头市东河区医院、包医一附院与包头市昆区医院建成检验、影像、病理、心电、消毒五大资源共享中心、包医二附院与包头市青山区二0二医院建立影像中心、内蒙古包钢医院与包头市昆区林荫路办事处等6个社区服务中心建立消毒供应共享中心。医疗集团内上转患者2711人次,同比增长20.43%,下转患者4020人,同比增长36.9%,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白云区、土右旗、达茂旗、固阳县积极打造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推动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间信息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壁垒,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的心电、影像、化验结果可即刻提交县医院专家诊断,实现常见病、多发病在县域内解决。

  

  包医一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调阅其他医院云影像资料 

  

  实施“医在包头”品牌建设。围绕区域内群众急需、医疗资源短缺和异地就医最突出的专科医疗需求,以临床重点专科为依托,打造包头市中心医院心血管疾病和康复医学、包医一附院风湿免疫系统疾病和肾病、包医二附院消化系统疾病、内蒙古包钢医院器官移植和呼吸系统疾病、包头市第四医院儿科疾病、包头市肿瘤医院肿瘤、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治未病10个市级专科区域医疗中心,推动包头市医疗资源再提质,优质资源再扩容,公共服务更可及。

  四级临床重点专科体系建设初具规模。将加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作为统筹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巩固提升4个国家级重点专科,持续推进4个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不断深化6个自治区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全面强化26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鼓励打造旗县区级临床重点专科,基本构建国家、自治区、包头市、旗县区四级重点专科网络体系,进一步提升医院在重大疑难疾病的诊疗能力,让更多包头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2024年,包医一附院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

  

  

  包医一附院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张春阳为患者实施手术

  

  开创机器人手术新时代。自治区首台国产5G腔镜手术机器人正式“落户”包头市中心医院,开启机器人微创手术新时代,在妇科、外科、骨科等专科领域开展精准医疗,已独立完成34例高难复杂机器人手术。包头市第四医院在关节机器人的协助下完成髋关节置换手术。

  

  

  包头市中心医院完成我市第二例机器人辅助肾部分切除术

  

  包头市器官移植中心成立。包头市器官移植中心落户内蒙古包钢医院,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迈入了发展新阶段。2024年内蒙古包钢医院完成肾移植100例、肝移植21例,完成内蒙古首例胰-肾联合移植手术,年内共开展联合移植手术2例,肾移植、肝移植手术总量增长24.24%,持续保持自治区领先水平。

  

  

  包头市器官移植中心医生团队正在进行手术

  

  上海儿童医院名医工作站落户包头。包头市第四医院与上海市儿童医院正式签署技术合作协议,挂牌成立上海市儿童医院心脏中心等3个包头分中心,建立小儿普外科教授、小儿血液肿瘤科教授等4个名医专家工作站,大幅提升我市儿科诊疗水平。国药一机医院口腔科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科建立联盟,柔性引进上海九院院士专家团队定期来包出诊,大幅提升包头市颌面外科恶性肿瘤诊疗水平。

  

  包头市第四医院与上海市儿童医院正式签署技术合作协议

  

  

  上海九院张志愿院士与国药一机医院医生交流

  

  420克的早产儿再创救治新纪录。包钢三医院产科被评为2024年度自治区临床重点专科,获批“包头市产科质量控制中心”和“包头市职业病质量控制中心”。产科分娩量达6656人次,同比增长19.24%。新生儿科诊疗护理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继590克早产儿健康成长之后,再次成功救治体重420克的早产儿(25周),打破自治区救治极低体重早产儿记录,经过103个日夜的精心救治顺利出院。

  

  科技创新能力稳居各盟市之首。加快构建高水平科研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包头市在心血管病、器官移植、神经系统疾病等6个领域建成国家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7个、自治区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13个,在医药领域建成4个国家临床药物实验基地,布局建设16个市级临床医学研究所,实现优势学科全覆盖,研究机构数量居自治区首位。率先在自治区启动实施卫生健康领域“揭榜挂帅”重大科技项目,开展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及其来源的外泌体对系统性硬化症的治疗研究项目、肠道微生态研究项目填补自治区空白。2024年获批国家、自治区级卫生健康科研项目571项,获批经费10161.31万元,创历史新高,同比2023年增长126%,居各盟市第一。新增国家专利45项、科技成果转化落地4项,居各盟市榜首。

  

  

  便民服务水平全面升级。包头市三级医疗机构普通门诊“一次挂号管三天”惠民就诊措施全面落地,门诊预约率达到60%以上,候诊时间缩短至15分钟以内。全市医疗机构三级综合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均建立MDT(多学科诊疗模式)门诊,在肿瘤、变态反应、甲状腺等领域开展50多种病种,为患者提供多学科一站式诊疗服务。全市27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实现41项检验和158项检查结果互认共享调阅。减轻患者看病就医负担,提升市民就医获得感。

  

  国药北方医院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 

  

  跨盟市120医疗急救实现新跨越。包头市继呼包两市先行开展院前医疗急救一体化建设的基础上,2024年12月完成了呼、包、鄂三市区域院前急救一体化建设,实现120中心的信息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急救任务转单、三方通话、业务调度协同办理等业务功能,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开展联动、跨市医疗紧急救援、提升紧急救援救治质效等方面实现新跨越。

  

  

  包头市120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正在指挥调度工作 

  

  全面实施生育支持政策。2024年12月20日,包头市人民政府印发《包头市育儿补贴及托育机构运营奖励补贴政策实施方案(试行)》。对符合政策生育二孩、三孩的包头市户籍家庭,发放育儿补贴,在托育机构入托的,补贴发至孩子3周岁。对于认定备案普惠托育机构,按照实际入托人数给予公用经费补贴。对国家、自治区及市级的示范托育机构,给予运营奖励补贴。政策的出台营造了全社会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良好氛围,为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行业党工委核心引领作用,选举新一届包头市卫生健康行业党工委组成人员,党工委工作规则和议事制度进一步规范。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建立9项配套制度,公立医院领导班子运行更加顺畅。深入推进党纪学习教育、“树立有解思维、提高工作标准、争创一流业绩”专题活动等系列学教活动,全系统讲纪律、守规矩的意识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精神面貌得到极大改观。(党喜民 供稿)

  

  2024年度包头市卫生健康行业直属单位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会议

  


原文链接:http://wjw.nmg.gov.cn/xwzx/gzdt/202501/t20250102_264732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分隔线----------------------------

本站部分信息由相应民事主体自行提供,该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应由该民事主体负责。安全食品网 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本网部分转载文章、图片等无法联系到权利人,请相关权利人联系本网站索取稿酬。

北京中农时代生物技术研究院主办 | 政讯通-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办公室 主管

安全食品网 aqspw.org.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10-56212737 15311203802 010-53326578
监督电话:13261336050,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028685

第一办公区: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26号新闻大厦5层;第二办公区:北京市西城区砖塔胡同56号西配楼

邮箱:spaqfz@163.com  客服QQ:2477399413 通联QQ:2243561739
全国政务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